
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學院教授、博導
-
主要研究方向
國家建設、公共管理、公共預算、財政史、行政史
-
主講課程
公共預算、公共經(jīng)濟學、公共行政學理論前沿、研究設計
-
教育經(jīng)歷
武漢大學政治學系學士(1990)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研究所碩士(1995)
美國內(nèi)布納斯加大學(奧馬哈)公共行政學院博士(2002年)
-
社會兼職
《公共行政評論》(中文期刊)主編
《公共行政與發(fā)展》(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英國)編委
《公共預算與財政》(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美國)編委
《澳大利亞公共行政雜志》(Australia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法國公共財政》(法國)顧問委員會委員
《中國行政管理》編委
《中山大學學報》編委
《公共事務評論》(臺灣)編委
《行政論壇》編委
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委員(十屆)
中華全國青聯(lián)社會科學工作者聯(lián)合會副會長
廣東省行政管理學會學術顧問(2009-)
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財經(jīng)工作咨詢顧問
美國預算與財政管理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2006-2007)
中華留美公共管理學會常務理事2007年10月-11月,新加坡南洋理大學訪問教授
2008年1月-6月,香港城市大學訪問教授
2009年7月-8月,新加坡南洋理大學訪問教授
2010年7月-8月,新加坡南洋理大學訪問教授
2012年7-8月,新加坡南洋理大學訪問教授
-
主要科研項目
1. “西方國家公共預算與財政管理體制及其借鑒意義”,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2002。
2. “我國地方政府財政風險的現(xiàn)狀、成因與對策”,2003年度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2003。
3. “社會主義民主與地方人大預算監(jiān)督”,國家社科基金2005。
4. “地方預算中部門間權力與責任”,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2005 。
5. “國外公共行政學前沿理論及其借鑒”,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7。
6. “中國省級預算研究”,霍英東基金2006。
7.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in Local China”,Lincoln Fundation 2007。
8. “美國進步時代的改革及其啟示”,中山大學二期985工程國際交流項目2006。
9. “現(xiàn)代公共預算手冊”,中國發(fā)展基金會2007。
10. “地方人大代表預算讀本”,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委托項目2009。
11. “廣東事業(yè)單位體制監(jiān)管”,世界銀行項目 2010。
12. “中國預算改革評估”,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2。
-
代表作品
中文論文
1. “公共管理:新的研究方向”(馬駿、郭巍青)。《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2. “交易費用政治學:現(xiàn)狀與前景”。《經(jīng)濟研究》2003年第1期。
3. “公共預算經(jīng)則:挑戰(zhàn)與重構”。《經(jīng)濟學家》2003年第3期。
4. “公共預算理論:現(xiàn)狀與未來” (馬駿、葉娟麗)。《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5. “收入生產(chǎn)、交易費用與憲政體制”。《開放時代》2003年第4期。
6. “公共行政中的街頭官僚理論” (葉娟麗、馬駿)。《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7. “包稅制的興起與衰落:交易費用與征稅合同的選擇”。《經(jīng)濟研究》2003年第6期。
8. “官僚組織、交易費用和區(qū)別性組合:新的思路”。《中山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9. “零基預算:理論和實踐” (馬駿、葉娟麗)。《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0. “新績效預算”,《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4年第8期。
11. “中國省級預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個交易費用理論框架”(馬駿、侯一麟)。《經(jīng)濟研究》2004年第10期。
12. “中國的零基預算改革:來自某財力緊張省份的調(diào)研”。《中山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13. “公共預算研究:中國政治學和公共行政學亟待加強的研究領域”(馬駿、於莉)。《政治學研究》2005年第2期。
14. “中國預算改革的目標選擇”。《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15. “尼斯堪南模型:理論爭論與經(jīng)驗證據(jù)”。《武漢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16. “中國省級預算中的政策過程與預算過程” (馬駿、侯一麟)。《經(jīng)濟與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第5期。
17. “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的目標選擇: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5年第10期。
18. “中國地方政府財政風險研究:逆向軟預算約束的視角”。《學術研究》2005年第11期。
19. “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面對問題的勇氣”。《中山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20. “公民參與預算:美國的經(jīng)驗及其借鑒”。《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21. “新西蘭公共預算改革” (牛美麗、馬駿)。《武漢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22. “中國政府投資決策體制研究:一個案例研究”(馬駿、周燕)。馬駿、侯一麟主編《公共管理研究》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 “中國核心預算機構研究:關于中部某省會城市的案例研究”(馬駿、於莉)。《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24. “中國預算改革政治學:成就與困惑”。《中山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25. “中國公共行政學的‘身份危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26. “經(jīng)濟社會變遷與國家治理轉型:美國進步時代改革”。馬駿、侯一麟主編《公共管理研究》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7. “走向預算國家:財政轉型與國家建設”(王紹光、馬駿)。《公共行政評論》2008年第1期。
28. “西方公共行政學中的爭論:行政科學還是政治哲學?”(馬駿、顏昌武),《中山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29. “政治問責研究:最新的進展”。《公共行政評論》2009年第4期。
30. “改革以來中國的國家重建:雙向運動的視角”。載蘇力、陳春聲主編《中國人文社科三十年》。三聯(lián)出版社2009年。
31. “整合政策與預算:我國公共治理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馬駿、岳經(jīng)綸)。《中國公共政策評論》2009年第3卷。
32. “經(jīng)濟、社會變遷與國家重建:改革以來的中國”。《公共行政評論》2010年第1期。
33. “政治問責的三條道路”。《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34. “走向稅收國家:中國財政國家轉型研究”。《吉林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35. “稅收、租金與治理:理論與檢驗”(馬駿、溫明月)。《社會學研究》2012年第2期。
36. “中國地方人大預算監(jiān)督研究”(林慕華、馬駿)。《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
37. “中國公共行政學: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管理》2012年第4期。
38. “中國公共行政學研究”。《公共行政評論》2012年第1期。
39. “中國預算改革:未來的挑戰(zhàn)”(馬駿、林慕華)。《中國行政管理》2012年第6期。
40. “中國城市人大‘錢袋子’的權力"”(馬駿、林慕華)。《政治學研究〉2012年第4期。英文論文
1. Applying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to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e (John Bartle & Jun Ma). In John Bartle. Eds. Evolving Theories of Public Budgeting (New York: JAI Press, 2001).
2. New 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Praxis Vol. 25, No. 4, 2003.
3. Manag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 efficiently: A transaction cost model of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John Bartle & Jun Ma). In Aman Khan & W. Bartley Hildreth. Eds.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Public Sector (Praeger Publishers, 2004).
4. Annual Budgeting And Long-Range Planning: Is There A Fit? (Yilin Hou & Jun Ma). In Howard A. Frank. Eds. Handbook of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Taylor & Francis, 2006).
5. Modernizing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China (Jun Ma & Meili Niu). In Howard A. Frank. Eds. Handbook of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Taylor & Francis, 2006).
6. Zero-based budgeting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18, No. 4. 2006.
7. 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 in China(Niu, Meili, Alfred, Ho & Jun Ma ). In Raza Ahmad. Eds. The Rol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sia Bank. December 2006.
8. Toward a clean government: Does budget reform provide a hope? Crime, Law & SocialChange Vol. 49: 318-349. 2008.
9. If you cannot budget, How can you govern? - A study of state capacity of China Public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 Vol. 29: 3-15, 2009.
10. The dilemma of developing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without election. Australia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68: 62-72, 2009.
11. Remaking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ve state since 1978: The double movements perspective(Jun Ma & Zhibin Zhang). Korean Journal of Policy Studies Vol. 23, No. 2: 225-252, 2009.
12. Budgeting for accountabil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get reforms of USA progressive era and contemporary China (Jun Ma & Yilin Hou).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Dec., 2009.
13. How are they paid? A study of the pay in Chinese public sector (Hon S. Chan & Jun Ma).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Vol. 77, No.1, 2011.
14. Finance Local Public Infrastructure: Guangdong Province (John, Mikesell, Jun Ma, Alfred Ho and Meili Niu). In Joyce Man and Yun Huang Hong. Eds. China's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Transition. Cambridge MA: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2011).
15. Why money cannot be spent as budgeted? (Ma Jun & Li Yu). 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24, No. 1(2012): 83-113.
16. Policymaking in China: A Review of Chinese Scholarship (Ma Jun & Muhua Lin). China Review Vol. 12, No. 1(2012): 95-122.
17. Understanding Chinese budget reform: Perspective of quantum budget (Jun Ma & Meili Niu). 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forthcoming).
18. The Rise of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 China. Australia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 71, No. 2 (2012): 232-242.
19. Three Roads to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32, No. 2 (2012): 5-24.
20. Accountability without Election. In Mark Lenoard Eds. China 3.0.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2.專著與編著
1.《西方公共行政學理論前沿》(馬駿、葉娟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2.《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理性化與民主化》(馬駿),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
3.《國家治理與公共預算》(馬駿、侯一麟、林尚立主編),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7年。
4.《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馬駿、王浦劬等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
5.《公共預算讀本》(馬駿、牛美麗、岳經(jīng)綸、林慕華),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8年。2008年由中國發(fā)展基金會贈送4000全國人大代表。
6.《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馬駿、張成福、何艷玲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
7.《公共行政百年爭論》(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8.《為人民看好“錢袋子”》(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2010年1月人代會期間發(fā)給黑龍江所有省級人大代表 。
9.《美國進步時代政府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10.《治國與理財:公共預算與國家建設》(馬駿)。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2011年。
11.《公共預算:比較研究》(馬駿、趙早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
-
學術獎項
?榮獲“2006年度中山大學文科優(yōu)秀中青年學者”(桐山獎)
新世紀人才獎
首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
第二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2008)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09)
中山大學“芙蘭獎"(2010)
國家社科文庫成果(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