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案例建設國際研討會圓桌論壇(一)嘉賓精彩觀點

首屆中國案例建設國際研討會圓桌論壇(一)嘉賓精彩觀點

? ? ? ?在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和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的共同指導下,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案例建設國際研討會(2022)于9月17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設開幕式、案例建設成果發(fā)布儀式、大會報告、平行論壇四個板塊。

image-20230210170129-1

? ? ? ?大會共設兩個圓桌論壇。其中,圓桌論壇一圍繞案例研究和案例傳播進行,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原院長毛基業(yè)主持,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行政管理》編委會副主任鄭耀東,中央編譯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經濟社會體制比較》主編郗衛(wèi)東,案例專家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執(zhí)行院長、《公共管理評論》主編朱旭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歐陽桃花參與討論。

image-20230210170151-2

image-20230210170223-3image-20230210170239-4

毛基業(yè):第一個問題,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對于案例能夠從中國實踐中構造、提煉中國的經濟管理理論、豐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能夠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在講好、講實、講透中國故事等方面作出價值和創(chuàng)新貢獻,已經形成共識。請您結合自身角度,談談如何認識案例建設的價值與意義。

鄭耀東:首先,案例研究能夠全面、及時、完整的記錄我們國家治理實踐的過程故事,是我們認識國情的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再者,案例研究能夠發(fā)掘中國改革發(fā)展富礦的實踐價值、理論價值、市場價值和戰(zhàn)略價值,同時有助于我們樹立國際話語權。最后,我們既是中國改革發(fā)展的當事人、經歷者、見證者,有時候也是推動者,開展案例研究有利于發(fā)揮中國學者在研究中國治理實踐方面的比較優(yōu)勢。

郗衛(wèi)東:從期刊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經濟社會體制比較》設立案例研究專欄后,投稿的選題更豐富了、研究方法更多樣了、對具體現實問題的關注更突出了,進一步體現了學術期刊在國家發(fā)展以及學術繁榮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案例研究能夠深入到經濟發(fā)展、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問題中去,對于啟發(fā)編輯進一步完善欄目策劃,提升學術期刊品質也有益處。

朱旭峰:結合自身的研究經歷來看,無論是定性研究(案例研究)還是定量研究,很多情況下互相之間的批評來源于對彼此方法的不了解,希望學者們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看待不同的研究方法,只要投入力量都能做出非常好的學術文章。

歐陽桃花:以一名普通教師的經歷來看,深入細致研究一個好的案例,可以用于課堂教學、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也可以用在論文發(fā)表。做好案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能夠打通產業(yè)界、學術界、投資界的交互壁壘,實現理論與實踐、研究與教學、自主與合作的融通,凸顯案例價值,形成良好案例生態(tài)。

?

毛基業(yè):第二個問題,中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實踐中蘊藏了豐富值得挖掘的生動素材,中國學者以此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深刻剖析,形成了大量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成果。如何讓這些成果走出家門、走出國門,您認為有哪些好的方法或值得嘗試的舉措?如何講好和傳播中國故事?

鄭耀東:做好國際傳播,一是要發(fā)揮好外腦、外嘴、外校及國外有關平臺的作用;二是要建立良好的案例研究生態(tài),形成從案例的選題、研發(fā)、開發(fā)到教學、出版、傳播等的案例研究產業(yè)鏈條;三是要有意識培養(yǎng)一支具有國際視野的專家隊伍,加大走出去力度,推動本土化、國際化很好融合,促進理論與實踐充分對話。

郗衛(wèi)東:加強案例研究和傳播關鍵在于要進一步開放視野、整合資源,加強統(tǒng)籌謀劃、推動交流、形成合力,推動案例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具體建議包括:發(fā)布案例研究選題的指南,創(chuàng)辦案例研究摘報、專報等內部刊物,用好新媒體公眾號、定期發(fā)布優(yōu)秀成果,定期召開案例研究學術年會,組織國際交流、學習、培訓或考察等活動,加強對外翻譯出版我國優(yōu)秀案例研究的成果和學術著作等。

朱旭峰:講好中國故事,一是要加強與國際文獻的對話,通過廣泛閱讀文獻、甚至不同學科的期刊文章,了解所研究問題在全球視野下的發(fā)展面貌和不同觀點;二是要培養(yǎng)相關人才在開放性場景中進行探討、思辨和表達不同觀點的能力;三是要做好故事、觀點、理論的概念化處理,講國際學術界聽得懂的話語。

歐陽桃花:傳播中國故事首先需要打開聽眾,而打動聽眾不僅要講“是什么”問題,還要站在聽眾角度講清“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只有聽眾看懂了、聽明白了,故事才有影響力,才有穿透力。

?

毛基業(yè):第三個問題,相較大樣本的量化研究來說,現階段小樣本的質性研究在實際的發(fā)表、寫作等方面都還存在一些挑戰(zhàn)和困難。請結合您或您單位在這些方面的經驗做法,提出建議。

鄭耀東:結合近年的審稿經驗來看,如何把握稿件的政治性、時代性和前瞻性尤為重要。《中國行政管理》一是在審稿過程中特別關注意識形態(tài)管理,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辦刊導向;二是注重選題的時代性,既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和戰(zhàn)略部署策劃重點選題和文章,回應新時代國家行政管理實踐問題,也關注行政管理基礎理論、重大理論和前沿理論等相關問題研究,推出“小切口、大問題”工作坊等;三是提前研究部署,針對重點、熱點、痛點、難點問題開展針對性選題和約稿。例如,近期將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專題組稿約稿,刊發(fā)系統(tǒng)學習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章。最后,期待與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同志們一起聚焦行政管理重大理論和實踐命題,以案例研究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郗衛(wèi)東:從期刊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三方面挑戰(zhàn):一是稿源質量層次不齊,大多稿件就事論事,欠缺學理性、時代性和典型性;二是編輯對案例研究文章的審稿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案例研究文章審稿專家匹配難度較大,案例研究的傳播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

朱旭峰:案例研究有難也有易。以公共管理領域為例,人類社會發(fā)展遇到的社會治理問題往往是相通的,如何發(fā)現新問題、找到新角度、挖掘新觀點是很難的。但另一方面,案例研究尚未像定量研究一樣已形成結構化審稿標準,為在不斷修改中進一步打磨、完善、發(fā)表提供了空間。

歐陽桃花:案例研究有點像中國傳統(tǒng)手工技藝中的師傅帶徒弟,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帶著學生一起深入企業(yè)調研研究。然而老師對案例隱性知識的掌握、對要素的取舍往往會影響成果能否保留想象空間、留有回味,因此,如何判斷、拿捏對老師來說難度較大。

(來源: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

贡觉县| 伊通| 棋牌| 讷河市| 东平县| 临汾市| 怀来县| 通榆县| 象山县| 博湖县| 呼伦贝尔市| 汝城县| 贡嘎县| 娄底市| 潢川县| 浦城县| 公主岭市| 兴义市| 东安县| 利津县| 垦利县| 哈巴河县| 浦城县| 习水县| 申扎县| 易门县| 晋宁县| 高清| 遵义市| 西乌珠穆沁旗| 景东| 大新县| 施甸县| 抚远县| 长顺县| 台中市| 新和县| 谢通门县| 弥勒县| 类乌齐县| 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