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和激勵更多高校教師成為“大先生” ——三論重視和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 ? ? ?

支持和激勵更多高校教師成為“大先生”

——三論重視和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 ? ?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如何形成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xiàn)的良好局面,如何激勵更多優(yōu)秀教師成為“大先生”,是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必須回答的關鍵問題。

  首先,高校要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實現(xiàn)抱負的平臺。鷹擊長空,魚縱大壑,一流平臺才能聚集一流人才。在過去,一些留學人員選擇在海外發(fā)展,主要看重的就是平臺和科研條件。而如今,我國高校現(xiàn)有15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前沿科學中心、9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還有一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無疑為人才栽下了一棵棵“梧桐樹”。如何引得鳳凰來?則需高校進一步突出特色優(yōu)勢,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投入和研發(fā),完善產(chǎn)學研深度融合的創(chuàng)新體系,以開放姿態(tài)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以此開拓一片孕育“大先生”的沃土。

  其次,高校要改革完善教師評價制度。對教師的評價,關鍵看培養(yǎng)人,而不是“頭銜”。打破“五唯”的“緊箍咒”,一方面,要突出質(zhì)量導向、同行評價,讓人才稱號回歸榮譽性、學術性,減少論文數(shù)、項目數(shù)、課題經(jīng)費數(shù)等評價方法。另一方面,要從制度上保障安心執(zhí)教、悉心指導學生的教師得到更多肯定。對取得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等突出貢獻的教師,要給予特殊獎勵。只有真正做到不拘一格發(fā)現(xiàn)和使用人才,才能讓更多“大先生”脫穎而出。

  再其次,高校要減輕教師不必要的負擔,讓教師潛心教書育人、靜心鉆研學術。“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對弈如此,做學術更如此。“大先生”絕不是“填表教師”“報銷教師”“開會教師”。只有把相對完整自主的時間還給教師,才能讓其回歸本位,深耕專屬領域,走向?qū)W術領軍位置從而成為“大先生”。高校應切實增強行政事務計劃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簡化工作流程,精簡整合涉及教師的非學術性事項,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此外,高校還要營造寬松包容的學術氛圍。古有百家爭鳴,今日的大學也應有兼容并蓄的環(huán)境。在把握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高校應鼓勵不同思想碰撞、不同學術爭辯,努力為不同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學術思想、拓展學術思維創(chuàng)造條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大先生”的水平和境界需要久久為功。因此,大學既要敢于給青年人才壓擔子,支持他們參與或牽頭重大科研任務,又不能急于求成,要通過建立良好的容錯機制,鼓勵教師心無旁騖地向“大先生”進發(fā),防止學術浮躁。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在高等教育邁向高質(zhì)量發(fā)展新階段的背景下,高校應當從戰(zhàn)略和全局高度謀劃和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從提供發(fā)展平臺的基礎,到評價改革內(nèi)涵建設,再到營造潛心治學大環(huán)境,高校在各方面皆大有可為。唯有激勵更多優(yōu)秀教師有志、更有機會成為得到師生和社會認可的“大先生”、好先生,才能真正引領高等教育打開嶄新格局。(林煥新)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西城区| 运城市| 含山县| 滦平县| 阿图什市| 宁陵县| 厦门市| 通州市| 聂荣县| 拉孜县| 土默特左旗| 宽甸| 铅山县| 金沙县| 安国市| 大冶市| 苍溪县| 盐池县| 怀来县| 双城市| 白城市| 吉首市| 衡东县| 建平县| 韶关市| 松江区| 连城县| 汉川市| 祁门县| 固镇县| 延寿县| 贡觉县| 邹平县| 图片| 阿瓦提县| 垫江县| 望都县| 苍南县| 尼木县| 长乐市| 修文县|